几张老照片 道出慈溪县越剧团的梨园旧影

2025-08-09 17:23:36 企业新闻

  “这是几张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照片,照片中1980年上海静安越剧团戚雅仙、毕春芳等人应邀来慈溪商业扮演,在县政府招待所门口留影留念。随后他们在招待所和慈溪越剧团演职员工沟通并进行专业教导,现场气氛火热。”时任慈溪越剧团党支部书记的陈珊岳叙述起那段韶光,目光中仍然闪烁着熠熠光辉。

  据陈珊岳回想,1976年8月他调任到越剧团,紧接着在10月就迎来戏剧创造在体裁、款式等方面的移风易俗,其时越剧团排演的有两出戏,别离是古装越剧《十五贯》和现代越剧《洪湖赤卫队》。但在越剧团开展之路上,也遇到了缺艺人、缺剧本、缺道具、缺服装等各种实际困难。

  为了让越剧团勃发活力,在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注重支持下,1978年12月招收了第一批20名新学员,这中心还包含原来京训班有根底的艺人,第二批、三批又别离招录8名,并邀请了吴笑笑、张少鹏、丹桂红、张秀英等越剧团老艺人对新学员进行唱腔、白口、动作等越剧根底训练。“一方面把其他团请进来扮演,让学员观摩扮演和沟通学习。另一方面,派青年艺人去上海越剧院、省小百花越剧团及省级艺校进修与进修。”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蛰伏多年的越剧团从头开放。陈珊岳回想说,经过训练,学员的戏剧艺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其时艺人芳华靓丽,生气勃勃;节目移风易俗,捷报频传。第一部古装越剧《血手印》表演后在宁波轰动一时,特别是到余姚剧院扮演时,接连表演了27天,每天两场,场场爆满。随后排演的《玉蜻蜓》由于有我团名角张惠君等老艺人与陈丽炯等年青艺人精彩的同台出演,更是一票难求。在宁波大会堂扮演时,许多戏迷连夜排队只为购买到次日的门票。

  据记载,慈溪越剧团成立于1953年,1968年至1976年间曾改名为“慈溪县文工队”,1978年复名为“慈溪县越剧团”,1987年4月因比年亏本吊销,该团演职员工被另行安排作业。陈珊岳拿出一张在1978年越剧团复名到1987年吊销期间整体演职人员的合照,该合照摄于2006年10月留念越剧诞辰100周年。“总共应到101人,实到95人,后来,这批人中大多数被分配到全市各单位各体系作业,咱们大众文化生活的活泼,离不开这些人的推进。”

  近期,陈珊岳也很重视“慈溪超有戏”2025金黄道地戏剧大会,“‘慈溪超有戏’活动面向社会,能激起更多新老戏剧爱好者参加,是个非常好的活动,期望越办越好!”